第792章 稅收制度-《我老爹是叫門皇帝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可這一切都是需要銀子的,需要健康的財政體系支撐……

    新稅制就必須要推廣,并且必須要持續下去。

    迄今為止,統治者都是將最殘忍的一面暴露給最為普通的百姓,而不是勇敢的朝強者開刀。

    兩千年的人頭稅,一個孩子的出生就代表著一個家庭立即要承擔繳納稅收。

    這遏制了人口的增長。

    從春秋戰國時期,井田制瓦解,土地私有制興起開始,農民,百姓需要承擔土地稅、人頭稅、雜賦和徭役四種賦役。

    而長期以來,更古不變的就是人頭稅。

    例如,西漢初期口賦為120錢,那么五口之家則需要內年繳納600錢。秦漢時期的糧價是每石30錢,那么一家每年需要上交20石糧食。

    這個繳納稅收的點是很高的。

    根據《漢書,食貨志》等文獻記載,秦漢時代“百畝之收不過百石”“五口之家占田百畝”,相當于口賦就占據了糧食總產量的五分之一。

    這還是在輕傜薄賦的漢初,到了大漢中后期,人頭稅進一步提高,百姓的壓力就會進一步加大,所以很多百姓都不愿意種地,而參加到了流浪的隊伍中。

    而后歷史上的一次轉折,就是唐朝后期,因為藩鎮割據,連年戰火,朝局不穩,農民大量逃亡,均田制瓦解,土地兼并嚴重,傳統的賦稅制度已經不能持續下去,所以第一個兩稅法也誕生。

    兩稅法就是將所有的稅收合并,分為夏秋兩次征收。

    兩稅法降低了人丁稅的征收數額,主要強調“按畝征稅”,可做的也不夠徹底。

    而張居正推行“一條鞭法”,可以算作部分實現了“攤丁入畝”……

    作為一個傳統意義的農耕文明,即便朱見深想著將他帶向外出掠奪的道路,可沒有百年的沉淀,還是改變不了傳統的。

    明朝的地主和官僚具有優免稅收的特權,現在朱見深就要廢除這些特權,減輕百姓的壓力,為人口大爆發奠定基礎……

    只有人多了,才能在世界各地扎根,也只有這樣,才能完成朱見深殖民全球的宏偉目標…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